首 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医院文化
职能科室
院长致辞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医院公告
医院动态
新闻动态
患者互动
患者服务
交通指南
检查须知
就诊流程
科室介绍
超声科
检验科
放射科
口腔科
皮肤科
针灸科
专家介绍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小儿科
政策法规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
保健养生
用药知识
人才招聘
院长信箱
联系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岛将建百个国医馆和中医门诊> 文章内容
青岛将建百个国医馆和中医门诊
作者:admin 点击数:744 更新时间:2017/4/7
医药网2月22日讯 青岛市卫计委日前发布《2017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呢?
社会资本可办中
医院
《要点》提出,今年,青岛市将全面推进国家
中医药
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实施中医药 “十百千万”工程,引进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建立4—6个国医大师工作站、100个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工作。
同时,将设立中医发展基金,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中医优势病种的新支付模式,落实医改中差别化的中医药政策,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构建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鼓励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诊所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探索采取PPP模式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公益性中医医院,支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全面实施“送汤药上门”服务,试点开展“中医上门”服务,探索居民中医养生保健自助服务模式,指导创建2—3个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市)。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3134个(含村卫生室),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39.94%。
社会办医疗机构共有医疗床位8493张,占总床位的17.5%。社会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20400人,占总人员数的24%。
2015年,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1341.6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25.7%。提供住院服务13.5万人,占总出院人数的10.2%。
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
《要点》指出,今年,将建立市属医院下沉区(市)属医院、区(市)属医院下沉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沉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中医师帮扶基层机制,允许民营中医医院参与帮扶工作。为尚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培养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力争使2—4个区 (市)100%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恢复设立胶州市中医医院,建成10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建立1个国家级、8个市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10个省市级基层名中医工作室。评选基层名中医,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三级综合医院至少建立3个中医专科 (专业)门诊,二级综合医院至少建立2个中医专科(专业)门诊,中医病床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5%,确保中医医院100%的临床科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
同时,要树立 “大中医”理念,完善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内部运行长效机制,建立中药制剂中心、中药煎药中心、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等共享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中医特色医联体。
在驻青院校打造中医药精品课程
《要点》要求,今年将鼓励引导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中医经典病房、中医医疗技术中心、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中药制剂室、中药临方加工室、中药饮片质量检测室。将着力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和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鼓励将经方、验方、协定处方优化为中药制剂,打造10—20个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争创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锤炼100个中医优势病种,建成一批专业分布较全、中医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代表青岛市发展水平的中医学科(专科)群。各区市要重点建设3—5个中医重点 (特色)学科(专科)。
此外,将加强优秀中医药传承型
人才
培养平台建设,加强驻青院校中医药课程教学,打造中医药精品课程,在驻青高校设置中医专业,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项目。
鼓励社会保健机构开设养生堂
根据《要点》要求,《青岛市中医药
健康
服务发展规划》将出台,实施“中医药+养生”行动。
其中,将开展“养生堂”建设项目,在医疗机构开设提供非医疗性质的养生保健服务区,鼓励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开设养生堂,鼓励中医药专家对养生堂提供技术支持;实施“中医药+旅游”行动,遴选打造10条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线(点),建立10个中医养生长寿之乡;实施“中医药+养老”行动,建设10个中医特色医养结合基地,启动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和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康复中心项目;实施“中医药+文化”行动,深入挖掘 “崂山点穴”、“三字经推拿”等中
医药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现有公园设施,建立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社区),打造若干个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
分享到:
更多
【
关闭窗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Copyright © 2017-2020
www.lfjxzyyy.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吉县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新华东街186号 电话:0357-7922534
ICP备案号:
晋ICP备2021007048号-3
晋公安备14102802000508号